top of page

【新聞不思議】介壽沒有告訴你

  • 黨產會
  • 6天前
  • 讀畢需時 11 分鐘

你的生日是幾月幾號?從小到大,我們都過過生日,也都有為他人慶生的經驗。你的生日都怎麼過?你如何為親友同事們慶生?資深的讀者們還曾經為一個人慶生,那個人就是 蔣公,當時的總統蔣介石。


稍微資深一點的讀者可能還有印象,現在的凱達格蘭大道,以前叫做「介壽路」,總統府還曾一度被稱為「介壽館」。顧名思義,「介壽」就是為蔣介石祝壽之意,而這兩個字可是有典故的,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解釋,介壽意為「祝壽。一說為祈壽。語本《詩經.豳風.七月》:『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後以介壽為祝壽之詞。」因此論者可謂「介壽」不單單是為蔣介石祝壽。


在這天會看到一個詞彙「華誕」,不是滑蛋牛肉燴飯的滑蛋,「華誕」是尊稱他人的生日,蔣介石總統生日的時候,就會說他的生日是「華誕」。早期的節日相關文獻,皆收錄了所謂的「蔣總統華誕日」,這天不是法定節日,也不是假日,但主流意識卻又認為它足以作為一個重大節慶的正當性。在年復一年的祝壽慣例中,也可見到策劃相關活動的組織及規範,非法定節日的「蔣總統華誕日」雖未規定必須懸掛國旗慶祝,但當時執政的中國國民黨仍以「在總統華誕日,民眾懸旗誌慶,乃是一般國民對國家元首崇敬的表示。」呼籲比照國定紀念日辦理。


不僅如此,國民黨中央擬定「慶祝 總裁華誕指示要點」,以「不鋪張但須普遍熱烈」、「策動民眾作自動自發的表示,尤應以當地民眾為主體」等,為慶祝原則。慶祝方式亦有明確指示,規定各公開場所必須懸掛國旗,黨政機關等處也要設置壽堂,開放給黨政要員及一般民眾前往簽名祝壽,戲院等娛樂場所也應儘量映演和祝壽相關的戲目,在學校則講述言行及革命事略。


台北中山堂外牆「山河並壽」裝飾
台北中山堂外牆「山河並壽」裝飾

台影新聞片中的蔣總統生日


以「祝壽」作為關鍵字,搜尋台影新聞片資料庫,得出41筆結果,扣除1969年《影歌星組團金門勞軍》和1970年《宜蘭縣各界紀念岳飛誕辰》這兩支影片與蔣總統生日無關,總共39支影片有相關內容。


影片中顯而易見,每年10月31日蔣介石總統生日這天,各機關張燈結綵、廣設壽堂,總統府開放民眾參觀並簽名拜壽,連監督公務員的監察院院長于右任一早就前往簽名祝壽。府前廣場、台北中山堂廣場亦舉辦慶祝大會,堪稱超大型慶生派對。各地、各單位藉由許多活動的舉辦為蔣總統祝壽,呈獻生日禮物給蔣總統。


.省運會(今「全國運動會」前身)閉幕

省運會通常在10月25日台灣光復節前後開幕,在10月31日蔣總統生日前後閉幕。在台中舉行的第22屆省運,由光復國小和太平國小表演排出「光復太平」字樣,再變化出「壽」字,恭祝總統萬壽無疆。第25屆全省運動大會在台南市新建綜合運動場舉行,1200名台南女中的學生帶來萬花獻壽的大會舞。


省運會壽字舞
省運會壽字舞

.祝壽杯籃球賽

1967年全國各省市旅台同鄉會主辦祝壽杯籃球賽,球賽10月24日結束,閉幕典禮在10月31日舉行。


.救國團成立周年慶祝大會

每年活動內容不外頒獎、朗讀革命青年守則、高呼口號、祝壽舞蹈,展現年輕人擁戴領袖的赤誠。


.優良國語影片頒獎典禮(金馬獎)

海外影星、港九自由中國影人皆回國參加盛典,並向蔣總統祝壽。


.國軍文化康樂大競賽

第三屆國軍文化康樂大競賽由參謀總長彭孟緝主持,並致詞說明這次競賽為軍中文化康樂人員的心血結晶,以此恭祝總統萬壽無疆。


.國軍文藝金像獎頒獎典禮

國軍第三屆文藝金像獎頒獎典禮由行政院副院長黃少谷主持頒獎,他鼓勵得獎人員保持光榮,爭取更大的成就,以更輝煌的成績向總統祝壽。第四屆文藝金像獎頒獎典禮,以國軍一年來推行中華文化復興和國軍新文藝豐碩的收穫,表達三軍官兵效忠領袖的心意。


.慶祝晚會

祝壽晚會是為蔣總統慶生的標配,在台影新聞片中,可以看到各機關團體舉辦各種形式的慶祝晚會,例如:總統蔣公七秩華誕,革命實踐研究院舉行京劇晚會。七秩晉七華誕,國民黨中央黨部第四組與國防部示範樂隊在台北中山堂舉辦祝壽音樂會。八秩晉二華誕,慶祝晚會邀請到湯蘭花、翁倩玉等歌手演出。八秩晉五華誕,中華民國各界恭祝總統華誕晚會於中華體育文化活動中心舉行,這項盛大的祝壽晚會由立法院院長黃國書主持,表演節目有八仙祝壽、群星大合唱、民族舞蹈等,並由聯合主辦的中視負責轉播,讓未能親臨現場的民眾都能在電視螢幕前,為總統慶生同樂。


.煙火施放

安排在慶祝晚會之後,為祝壽活動掀起最高潮。光耀奪目的煙火,象徵我國國運昌隆、光輝燦爛。


「蔣總統萬壽無疆」煙火
「蔣總統萬壽無疆」煙火

你收過什麼樣的生日禮物?哪個生日禮物最令你印象深刻?送給蔣總統的生日禮物,絕大部分都不是一般民眾有機會收到的。


每一屆省運會閉幕時,都會獻上祝壽名冊和本屆省運成果,送給蔣總統作為生日獻禮,祝壽杯籃球賽賽果也是呈給總統的壽禮。參加救國團暑期育樂活動的學員代表,呈獻活動成果作為恭祝總統華誕的壽禮。台北市市長高玉樹和台灣省議會議長謝東閔,將一年來的建設成果呈獻給總統祝壽。軍事將領呈獻一年來三軍戰鬥成果作為賀禮,總統八秩晉五華誕,參謀總長率同三軍首長並代表三軍呈獻祝壽電文,以及「推行毋忘在莒運動成果」作為壽禮。


不只上述無形的禮物,蔣總統也收到許多實質有形的壽禮。六九華誕時,美軍顧問團團長史邁斯(George W. Smythe)將軍贈送蔣總統一輛吉普車;革命實踐研究院呈獻介壽堂一座作為賀禮。總統八秩晉一華誕,運用美援貸款興建的第一批中央公務人員住宅,也於10月31日這天完工,恰好作為恭祝總統華誕的禮物。1973年10月31日總統華誕時,曾文水庫工程局和榮工處將這座號稱遠東最大水庫的偉大建設成果,呈獻給總統祝壽。



「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學者周俊宇指出,當時台灣社會以蔣總統生日為中心而長期持續的模式,顯示國家權力對於領袖形象的塑造是深入而全面的。觀察祝壽現象,可看出其個人生涯如何與國家命運緊密連結,如同當時媒體常見的引經據典,蔣氏生日與全體國民之間的關係,正是「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因此,台影新聞片會有這樣的旁白:


「偉大英明的蔣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唯一救星,是我們反共抗俄、建國復國的領袖。他的豐功偉業,舉世共欽,當他六七華誕的這天,自由中國各界以最熱烈、最興奮的情緒來慶祝……相信明年此日,必能打回大陸,消滅朱毛。在我們光復後的首都,來慶祝總統的六八華誕。」

「總統以大智、大仁、大勇的革命精神,懷抱著救國、救民、救世的宏願,他在民族、民權、民生三方面的功業,可以說是天地間的第一人。我們每一個國民,都應該把一顆赤誠的心獻給總統,精誠團結,全民一體,完成復國建國的大業。」


「精誠團結,全民一體」即不分男女、種族、職業、階層……,皆團結在蔣總統的領導之下,所以包括阿里山和烏來的各地原住民(當時稱「山地同胞」),都要穿著族服進到壽堂行三鞠躬禮,而享受土地改革成果的鄉村農民們,更歡欣鼓舞地全家大小吃著壽麵,為蔣總統慶生。1958年《各界恭祝蔣中正總統七秩晉二華誕(一)》影片中,重複使用了兩年前《總統蔣公七秩華誕專號》農民為蔣總統拜壽的片段,可見在媒體產製過程中,國家權力對領袖形象塑造的用心斧鑿。


偉人與國運不可分割,在祝壽活動中,處處可見蔣介石總統個人生涯與國家命運互相連結的象徵,這是黨國威權體制特有的節日現象,即「『壽人』以『壽國』」。展現在呈獻蔣總統壽禮的學問上,如省運會、祝壽杯籃球賽、國軍文藝金像獎等各種賽會成績,競賽表示進步,社會不止息地向上提升,而這榮耀都歸於國家,以及蔣總統一人。各項建設及研究成果作為壽禮,不僅榮耀個人,也榮耀國家。只有蔣總統獲得榮耀,中華民國才能繼續發揚光大。


壽桃舉牌
壽桃舉牌

從幾十年前的台影新聞片中,觀者仍可感受到10月31日當天的熱鬧氣氛,唯獨不見壽星蔣介石總統本人。如果「蔣總統華誕日」的確是一個屬於國家的節日,那麼為何蔣總統本人的態度顯得如此低調,面對大肆動員的慶祝活動,以「走避」來應對?周俊宇留意到這個矛盾現象,謂之「『祝壽』與『避壽』」的慶祝模式」。


「蔣在生日來臨前,總是公開表示希望各界停止祝壽。縱然全國上下眾聲喧嘩,黨政機關及社團傳媒竭盡所能製作出各式各樣的表態,蔣本人未曾親自出面接受萬民歡呼……即使不斷婉辭祝壽,黨政民間卻還是體察其意謙沖,自動自發地發起各種祝壽活動。國民黨政權下的官員,則代替這位避不出席的壽星出現在各式各樣的場合,接受各界壽禮。官員在領導歡呼,以及一般民眾在向其玉照行三鞠躬的同時,他高高在上的象徵地位也一再被確認。壽堂中的玉照並非亡者的神主,蔣氏本身就猶如在世的神明。中華民國並非君主制國家,在一個宣稱『民主自由』的社會中,存在著長期耗費舉國資源,為特定元首慶祝生日的現象,在今天看來的確是非常殊異的。然而,對執政者來說,謙辭祝壽的公開表態仍然是必要的,這樣才能證明,人民表現出來的熱誠,真正發自內心。」


周俊宇分析黨國體制對於蔣總統一人生日的回應與策動,是下屬對領袖的「求愛行動」(courtship)。蔣氏的強人特質使其黨人帶領全國,於在世時創造了個人的節日,在整體社會為個人發起的大規模祝壽活動中,蔣總統自身表面上保持一定距離的同時,又激得眾人對他的愛戴必須更加熱烈,形成民主國家宣稱下的特殊政治文化。



《自由中國》「祝壽專號」事件


《自由中國》是由一群堅決反共立場、立志宣揚民主言論、主張自由主義的中國知識分子創辦,由胡適擔任發行人,雷震身兼社長,和殷海光同為主要編輯。以「擁蔣」、「反共」為目標的《自由中國》,和蔣介石總統等高層人事關係密切,不但深獲國民黨當局支持,還得到台灣省政府及教育部等機關的經費補助,就連軍方也是固定訂戶。在黨國一家的威權體制時期,可謂民間唯一在檯面上的異議雜誌。


1956年10月,蔣總統「七十華誕」即將到來,總統婉辭祝壽,並提出有關國是及其個人言行等六項問題,希望全國報章雜誌徵請海內外各方人士加以研討,直率抒陳所見。得知蔣總統求言,雷震認為「今總統有此號召,更可就其所提出者分別講話,以達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言責」,編輯委員蔣勻田提出專號的構想,另一成員夏道平亦有此意,自由中國社於是在10月18日開會討論,除編輯委員外,雷震也邀請關心國是問題的朋友與會。


《自由中國》祝壽專號
《自由中國》祝壽專號

《自由中國》第十五卷第九期「祝壽專號」,有別於正常的1日出刊日,特地提前到10月31日,配合蔣總統生日推出,封面上的目錄印上大大的紅色字句「恭祝總統七秩華誕」。根據刊末〈給讀者的報告〉總結該期文章的內容,主要關於以下訴求:

一、確立民主政治的制度;

二、扶植有力的反對黨;

三、有效地保障言論自由;

四、實行軍隊國家化;

五、保障司法獨立;

六、教育正常化;

七、從速召開反共救國會議。

 

「祝壽專號」廣受讀者好評,再版多次,如此受到歡迎,非但沒有被當局採納,更被視為「毒素思想」,進而發動黨、政、軍媒體全面圍剿,《自由中國》與國民黨政府的關係正式破裂。對此,雷震發表〈我們的態度〉,直陳「對人無成見,對事有是非」,但仍未阻止《國魂雜誌》、《幼獅》、《革命思想》等刊物對《自由中國》的攻擊,稱其為「思想走私」、「共匪統戰工作的鋪路」。司馬文武(江春男)論及雷震與《自由中國》指出:「那時候的政治見解,現在看來也歷久彌新,許多預言,現在證明完全正確,許多當時被視為混淆人心的言論,現在變成報紙上的口頭禪。」


〈向毒素思想總攻擊!〉
〈向毒素思想總攻擊!〉

「民主國家之准許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而讓人民儘量批評政府的措施者,乃欲巢中政府官吏、反對黨領袖和人民代表以外的全國各階層人民之智慧,使人人有參加政治討論之機會,使人人能竭盡心智以貢獻於國家,以期造成全國之和諧,獲求政治上之進步。……在今天的臺灣,雖然還能容許我們盡其『言責』,但仍有人覺得我們是『言人之所不敢言者』,足見仍有『不敢言』的人,而且我們也每感到有許多應批評與建議的事情,亦未能毫無顧忌的暢所欲言,這就是證明言論的自由還沒有完全做到。……除了於上期祝壽專刊中,刊載了許多篇對國事批評的文章之外,今後更將繼續不斷的就各種問題,提供我們的意見。因為從茲以往,既已沒有甚麼『人不敢言』之情形,則我們自更應以忠誠為國之心,發抒所見,以善盡輿論所應盡的責任。」證諸《自由中國》此後的選題與主張,〈我們的態度〉結語如今讀來,愈發感受雷震真心相信言論推動國家進步,並親身實踐,台灣民主道路延續的就是他的軌跡。卻顧所來徑,雷震是求仁得仁的先知先行者,在那個時空環境追求自由民主的故事,需要一再被訴說。


 

※後記:

本文受周俊宇先生的研究啟發甚多,撰文過程中才知曉他已於前年(2023)英年早逝。周先生主要以報章雜誌作為研究媒體呈現的素材,痛惜他沒能見到台影新聞片公眾釋出。誠然,人的記憶跟土地連結在一起,因此記憶如何被形塑是值得關注的課題。與台灣民主運動相同,台灣史的研究及推廣也將在前人耕耘的軌跡上持續努力。

 




參考資料


《自由中國》。台北市:自由中國社。

李筱峰(2004)。《台灣人應該認識的蔣介石》。台北市:玉山社。

邱家宜(2020)。《戰後初期的台灣報人:吳濁流、李萬居、雷震、曾虛白》。台北市:玉山社。

周俊宇(2007)。〈「一人有慶,兆民賴之」—蔣中正在臺時期的祝壽現象及其領袖形象塑造〉。《臺灣文獻》,58:3,117-148。

周俊宇(2013)。《黨國與象徵:中華民國國定節日的歷史》。台北市:國史館。

許綬南(譯)(2018)。《製作路易十四》(原作者:Peter Burke)。台北市:麥田(原作出版年:1992)。

楊秀菁(2005),《臺灣戒嚴時期新聞管制政策》。台北縣:稻鄉。

楊秀菁(2014)。〈權衡下的10年罪責:雷震案與1950年代的言論自由問題〉。《國史館館刊》,40,103-138。

鄧慧恩、陳秀玲、白春燕、蔡佩家、陳宇威(2022)。《黨產偵探旅行團》。台北市:前衛。

薛化元(1995)。〈《自由中國》雜誌自由民主理念的考察〉《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2:1,127-160。

薛化元(2020)。《民主的浪漫之路:雷震傳》。台北市:遠流。

《蔣中正日記》。台北市:國史館。



延伸閱讀

特別推薦1956年《總統蔣公七秩華誕專號》,這年發生《自由中國》「祝壽專號」事件



【新聞不思議】

「台影新聞片」是台灣省政府新聞處電影製片廠攝製的新聞與紀錄影片,完成於1945至1990左右,在電視尚不普及的年代,電影院放映正片前的新聞片,是社會大眾看到時事畫面的主要管道,如今是台灣本土最珍貴的一批動態影像紀錄。【新聞不思議】以今日視角重溫當時新聞,旁徵博引,召喚時代面貌。鑿歷史的光,照亮民主路。




1 則留言


yaqian zhang
yaqian zhang
3 天前

Navigate floating pathways and conquer treacherous slopes as your every move transforms into a gravity-defying spectacle in Drive Mad.

按讚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