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活動側記】天外天與梅屋敷帶著歷史,款款而來(二月場)

日期:2022年2月20日(日)

講題:天外天與梅屋敷帶著歷史,款款而來

主講:鄧慧恩|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在推動轉型正義的過程中,年輕族群鮮少把「不當黨產」視為其中重要的一環,成因也許是對於歷史的漠視,又或是對於主題的不了解,在這樣的困境下,鄧教授及團隊伙伴們嘗試以文資、文史的方向切入,建立民眾與不當黨產的連結。


天外天|起於反抗,止於愛國的歐式劇場


原坐落於後站的天外天劇場,為當時台灣首富之子──吳子瑜抗衡日人於前站、市區密集的規劃、開發,而在後站改建自家劇場,以挽回南台中的繁榮。竣工後,時人稱其華麗的程度媲美東京寶塚,其屋頂的桁架跨距更為全台之冠,是2個台灣博物館的圓頂!而當代的我們除可從透視圖窺其規模外,也可由照片見其對細節的講究,例如:男廁隔間以圓弧狀的工法建造。而吳子瑜反抗的意志,也可見於戰末美軍空襲時,違抗日本政府宣達的將建物漆成防空色的指示,吳卻將其天外天的屋頂漆成紅色,成為當時最醒目的標的物。


戰後,吳子瑜為修繕位於台北的梅屋敷將天外天劇場售出,幾經轉手後曾做為停車場、鴿舍、冷凍廠用,並於2021年由所有權人拆除。


梅屋敷 | 歷史的斷痕──從高級日料亭到不倫不類的紀念館


1896年,藤井なみ帶著女兒藤井登美惠渡海來台,先於現今的館前路開了吾妻料理店,後於台北車站附近開設了梅屋敷,因設有廣闊的日式庭園,而成為達官顯要集會、舉辦園遊會的場域,如1908年,辜顯榮為感謝天皇授勳在此舉辦園遊會。此外,梅屋敷的藝妓也被稱為台灣第一絕,紀錄片《臺灣紹介活動寫眞》中更特別取景。


戰後,梅屋敷亦受空襲影響,多處需重新修繕,且因曾接待孫文而獲贈墨寶,國民黨因此規劃做為國父史蹟紀念館,但國民黨稱其沒有錢修繕,在邱逢甲牽線下,由曾於上海與孫文互動的吳子瑜擔起承租、修復梅屋敷的責任。原粗估50萬元,後面臨物價飛漲等原因,總共耗去兩百多萬元。


梅屋敷修繕完畢後分成「黨員休息室」、「國父史蹟紀念館」、「新生活賓館」三個部分。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3月11日中央政府派遣慰問團來台,抵台後卻一路遭憲兵監控,當晚下榻於新生活賓館。3月12日一早,台灣警備司令柯遠芬前來宣告3月20日前可以武力鎮壓。代表團便被迫返回中國,就在慰問團一行人離開賓館上車時,柯遠芬下令憲兵舉槍對準慰問團,送其離去。隨行記者的撰文中,可見當時吳子瑜於屋內恐懼、害怕之情。


不當黨產 | 從房子「使用權」到所屬基地的「所有權」,從所有權到6.5億的「補償金」


梅屋敷是日產,因此國民黨以國庫預算「轉帳撥用」,按照當時規定,機關轉帳撥用的房屋只有「使用權」,所有權仍為政府所有,但國民黨繼續無償使用屬於國家的財產,並在後續取得房屋所有權。1954年更向臺灣省政府要求將所屬基地一同轉帳,如此一來便順理成章取得土地產權。


國民黨免費取得公有地,若之後政府需徵用這塊土地,要另外付費買回來,梅屋敷不是單一個案,卻是所費不貲的一例。1978年、1995年被台北市政府徵收作為逸仙公園之用,國民黨還獲得徵收補償金6.5億元。


被切割的民族記憶 | 喪失對於土地的重視


天外天劇院於2021年2月被拆除,而紀念館本體於2007年被指定為台北市歷史建築,相鄰庭園成為「逸仙公園」。但史蹟館旁的解說牌,不僅未對梅屋敷有基本的介紹,連吳子瑜的貢獻隻字未提,其內陳盡皆為孫文相關之文物。這樣的呈現方式,不僅是切割,甚或試圖掩蓋屬於台灣的歷史,類似的手法更讓台灣人逐漸喪失對於土地的重視。


講座尾聲,鄧教授邀請大家一同來逸仙公園走走,留意整體空間與文物的錯置,也感受6.5億補償金的價值。


 

側記:明諺/2022自由路上藝術節 議題行銷組志工

攝影:意淳/2022自由路上藝術節 攝影紀錄組志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