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不當黨產知識+】處理不當黨產!?這為什麼重要?

  • 黨產會
  • 1天前
  • 讀畢需時 2 分鐘


「處理不當黨產,真的那麼重要嗎?」


不少人心裡可能有這個疑問。距離「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通過,已經將近十年,這個議題仍然時常被討論。


回顧歷史,二次戰後國民政府來台後,台灣曾經歷一段威權統治的漫長時光。當時政黨藉由執政之便,以各種方式取得並累積了龐大財產,引發「國庫通黨庫」等疑慮,自1950年代起,逐漸有改革的聲浪,直至民主轉型後,才成功立法並成立專責機關,對不當黨產進行調查與處理,並將所查公諸於眾。



回答這個問題,要從「不當黨產」究竟是什麼?為什麼「不當」?來討論。


試想這樣的情境:如果有人占用原本公家的土地,最後這塊土地竟然變成私產?

或者利用公家的資源,累積鉅額財富購買大量土地,最終流入私人口袋。這樣公平嗎?


但如果這些都不是「如果」,而是真實發生過的事呢


在長期缺乏有效監督的戒嚴時期,經歷將近50年的威權統治,當時的執政黨透過日產接收,以及其他不公義的手法擴張黨產版圖,甚至經營數量可觀的營利企業。這些財富本應屬於全民,卻成了特定政黨的專屬資產。



在健全的民主社會中,公平的政黨競爭是重要的指標。然而,經營一個政黨並不容易,舉凡選舉保證金、政策幕僚的薪水,租用黨部的租金等,每一筆都是開銷。


政黨可以透過募款、政治獻金、黨員黨費、以及政黨補助款等方式籌措資金以維持營運,持續進行政策論述和施政成果,獲得選民支持。但是當特定政黨擁有龐大資產,就等於手握不對等的資源,在競爭過程中自然佔有更多優勢,也讓其他政黨的發展空間受到擠壓,久而久之影響民主政治的良性發展。


這不只是台灣面臨的問題,德國、東歐等國家,在過去威權時期也曾經歷相似情形,這些國家後來透過法律手段,將不當取得的財產歸還國家,讓所有政黨站 在公平的競爭基礎上,避免民主機制被扭曲。


#我們應該關心,因為這關乎公平與未來


常有人說:「哎喲,過去的事情還計較那麼多,有必要嗎?」

當然有必要!處理不當黨產,目的不是「清算」,更不是「鬥爭」。處理不當黨產,是為了彌補過去的傷痕,更是為了我們共同的明天。當我們思考這些歷史遺留的問題時,不妨想想我們希望留給下一代什麼樣的台灣。


台灣的民主之路走得並不容易,每一步都承載著前人的付出與期望。處理不當黨產,就像是為這條路移除不公的障礙,讓政黨站在相同的起跑點,讓民主能夠更穩健地向前行。

為了更好的民主,這些事情,真的好重要。



🔍 延伸閱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