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崩解的灰色圍牆與轉換的秩序:記八〇年代的婦女之家

那是1980年代的初期、中期,台灣的公眾秩序正處於威權統治已至強弩之末,人民爭取民主的呼聲,逐漸從辦雜誌呼籲、雜誌社被抄的循環,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階段。人民在議會、在街頭,在山村,在漁港,向統治者要求更多的權利與權力,要求更合理的管理,更寬鬆的管制。這些抗爭出現的頻率,從零星,到漸漸增多,再到後來變成日常生活中時時可見的現象。


當時沒有人知道,究竟台灣會不會有轉型成為真正民主國家的一天。誰都知道的是,當時的台灣,似乎沒有人滿足於現狀。爭取權利與權力的人民不滿威權統治、管制;統治集團中人,不解為何管制已是如此的開明,還要招致如此大的不滿。統治集團內部,有主張要回復過去的強硬威權統治者,有認為應該慢慢地,有程序地漸漸再開放一點以滿足人民的要求。在這樣的拉鋸間,一方面威脅要法辦在野政團或運動團體舉辦、參與未經核准的示威抗議行動的事情不斷出現;一方面有仿效美國演藝界募資救濟衣索比亞飢荒的《We are the World》,東施效顰集合還相當程度受控於國民黨文工會和新聞局的台灣演藝界,製作出《明天會更好》以安撫人心。不管怎麼說,過去平靜無波的國家、社會秩序,似乎已經如統治集團老人記憶中的長江黃河,濤濤東流消失到記憶所不及之處。


當時,在台北市成功高中旁,隔著青島東路和成功高中體育館相對的,是兩棟連高中生嗅得出來散發著若有似無的黨國氣息,關在灰色水泥圍牆內的神秘建築。



成功高中所在的地段,鄰近當時的台灣大學法學院,往西則是立法院,往北過忠孝東路是警政署、行政院。在行政院與立法院間還有監察院。那些機關不管在憲政體制上歸屬於哪一權,不管機關位階高低,都一樣會散發的統治機關的氣息,也許是門口站崗的警衛,也許是上下班時間上下車梳著油頭的官員,也許是那些川流出入的黑頭車。比如說,位於青島東路10號,現在是立法院青島二館的建築,不用看當時掛在門口的「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青輔會)門牌,從建築與進出人等和上班時間出入的黑色公務車等外觀來看,都知道必定是黨國統治相關機構。再例如從青輔會往立法院走幾步路,青島東路另外一側的「紡織大廈」,雖名為紡織大廈,但只要觀察進出人等和往來車輛,很簡單可以判斷其中必定有公務機關。只不過當年路經此處的一般民眾,不可能知道他們閒暇時聆聽的流行音樂,都要經過辦公室就設置於此的新聞局審查,審查不過的音樂作品無法公開上市。


與成功高中隔著青島東路相望,圍牆內的兩棟建築之所以神秘,反而是因為它散發出較為稀薄,但卻可以確認與權力絕對相關的氣氛。在成功高中周遭包括五權憲政體制中的行政權、立法權和監察權各所屬機關,甚至是政黨周圍組織,都散發出比這道圍牆內的兩棟建築更為濃厚圍的權力氣息。然而,灰色圍牆內的那兩棟建築,不管以什麼時代的標準來說,那種明顯與統治集團相關,卻又不像其他統治機關一樣散發那麼明顯的權力氣氛的建築,都是非常特別而顯眼的存在。灰色圍牆門口有個小小的牌匾寫著「婦女之家」。


當然,當時如果不是政治工作者,一般民眾誰也不知道婦女之家就是由國民黨婦女工作會(婦工會)所籌設,主要目的就是作為國民黨婦工會與國民黨外圍組織的工作、聚會場所。1980年代的高中生當然也不會知道,貴為國民黨總裁夫人的蔣宋美齡,早於1960年代,就在人治色彩極為濃厚的國民黨內,越過中央常務委員會,以婦女運動指導委員會以及婦工會指導長的身份,凌駕婦工會主任之上,在婦女之家直接主持國民黨婦工會之會議,領導婦聯會。


當時在婦女之家這一邊,並無其他一望而知屬於政府機關之類的建築。婦女之家的旁邊、後方,排列著一整個區塊,從外觀看就像是一般眷村建築的平房或一層樓半夾層、兩層樓的低矮房子。在婦女之家林森南路這一側,一直連到接近忠孝東路,是一排低矮的房子,擺起幾張桌椅,當門烹調牛肉麵、水餃等眷村菜的小小食肆。沿著青島東路這一側,則是由灰牆連結起來的一、兩層矮房的宿舍樣式建築。


然而,即使週遭鄰居看來都是一般眷村式樣的建築,婦女之家的權力氛圍也和其他黨政權力機關一樣,每逢國定假日,特別是十月三十一日的「蔣公誕辰紀念日」,門口總會掛滿大小國旗,熱烈慶祝、紀念各種國定假日。遇到婦女之家舉行宴會,或是有重要展覽開幕閉幕,或是更為特殊的活動比如重要人物的演講,又或是重要人物參與發起的記者會、展覽會,就會看到一部一部黑色公務車或公司車,載著穿著旗袍或梳著油頭穿西裝、青年裝甚至中山裝的人進出婦女之家。當時的高中生往往在晚上要分赴各處去補習,有這種特殊活動的日子,要利用補習前的短暫時間在婦女之家旁那幾家簡陋的小店吃點食物填飽肚子的高中生,往往會在婦女之家門口前,與那些下車的貴賓們交錯而過。


事實上,婦女之家的業務,與其他黨國的權力機構的確不太一樣,就如他的鄰居一樣,婦女之家的業務相對之下比較貼近人民。在圍牆之內,婦女之家是由兩棟建建築所組成,一棟是平房,一棟是二層樓建築。婦女之家的圍牆內設有餐廳與禮堂,可舉辦宴會、會議、展覽、各種生活技能如縫紉、烹調、插花等課程。


此外,早在海峽兩邊的政府在國際上熱列競爭政治上的中國正統代表時期,時有外國友人或港澳「愛國人士」來台參訪的記者會在此舉行。冷戰時期遇有「反共義士」投誠時,婦女之家也常被選為召開記者會之處。當時為了營造海內外「中國人」心向「自由祖國」的氣氛,不管是十月十日雙十節,或十月底蔣中正總統/總裁的「華誕」,對外單位也會盡力邀請海外各界人士組織代表團前來祝賀。1960年代中期,當時紅極一時的亞洲影展影后李菁和紅星凌波等人,就曾在尚未創立嘉禾影業公司的邵文懷帶領下,應行政院新聞局之邀前來台灣向蔣中正總統祝壽。當時來台記者會就在婦女之家召開。


除了展覽、記者會、黨政宴會外,婦女之家內部也設有國民黨婦工會的辦公處所。為服務「一般民眾」,更從公立醫院調來醫師輪番當班看診,還有四名護士常駐此處協助醫師。當時婦女之家的工作,幾乎就是以女性社會大眾,或國民黨女性支持者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民眾服務社,讓婦女可以在此學習插花、國畫、西畫、烹飪、女紅,家中有人生小病,可以到此接受簡單的診療,遇有特殊慶典,可以在此舉辦宴會。從統治機構的角度來看,就是以婦女為服務對象,主要功能為穩定社會的外圍機構。


到了1980年代中期,隨著街頭示威活動漸漸增加。有些示威活動的抗爭強度或者訴求,與黨國權力集團當時給予的「空間」差距過大,連社會大眾都預期示威時即可能會出現衝突,示威後發起、參與示威的人士有可能面臨法律訴訟時,婦女之家門口居然也有人站崗,有時甚至出現軍人,神秘而接近權力的氣氛也清晰可感。


從現在的眼光來看,當時所有維護國家社會「穩定」,要將國家的政治秩序維持在軟硬威權統治下的企圖,最終並未成功。婦女之家所在的房地,也歷經若干的變化。在1980年代之前,婦女之家也在國民黨婦工會、婦聯會佔用此處多年後,在極為離奇的過程中,由地主國防部出錢給國民黨婦工會,向地主國防部買下此處房地。其後又陸續買下原本的道路用地擴充地基。在1980年代後又在1999年由國民黨婦工會賣給與婦聯會關係極深的「中華民國婦聯社會福利基金會」,接著拆掉原有建築,改建為今日之九層大樓「美齡樓」。


時至台灣已經歷經三次的行政權以及一次的行政、立法全面的政黨輪替,人民要求清查並追回過去幾十年間的不當黨產工程的呼聲,逐漸增強。追討不當黨產的立法,也在2016年首次國會政黨輪替後幾個月,順利完成。原先房地產權屬於國防部,為國民黨婦工會使用的婦女之家,也離奇地經過一番轉折最終成為中華婦聯社會福利基金會所有的美齡樓。在那個原屬國防部後來為國民黨、婦聯會佔用的灰色圍牆內所維護的秩序,已經在解嚴、民主化、首次全面政黨輪替後幾乎全面崩解消失無蹤。然而,美齡樓與其他不當黨產問題依舊未解,與新建立的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對峙至今。

bottom of page